遛纸狗:我疯了吗?
文案编辑 | 许慧婷
推送排版 | 张宇航
“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
近期社交媒体上,很多大学生发出如上内容。然而,大家的精神状态真的还好吗?事实上,抖音关于#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就有47.1亿次播放量。词条下,有各种大学生日常生活视频。内容看似一切正常,实则“人已经疯了”。
当代大学生精神现状
源自:抖音@刀片妹
除了分享“发疯”文案,大学生还溜起了纸狗。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纸狗
图源见水印
任何一个爆火的网络热梗抑,或者是网友们的集体行为背后,都会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基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难以外出,课余活动少之又少。
然而,校园内又充斥着“内卷”的氛围,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因此,人们大多需要一个宣泄的窗口。“发疯”、“遛狗”等新社交方式,不失为年轻人通过一种谐谑的方式,来释放压力,伪装攻击性的方法。
实际上,“发疯”和“遛狗”不仅是宣泄的方式,也是大学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著名心理学家安娜·弗洛伊德便在所著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中提到,当人们面对不良、负面的情绪时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避免自己因此收到伤害,这便是心理学研究中著名的“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与防御机制》
作者:【奥】安娜·弗洛伊德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1
ISBN:9787567575189
替代
“发疯文学”、“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等等的网络热梗,其实都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其中一种机制——替代(displacement)相符合。替代机制是指,人们将自己的情感从最初唤起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相对不具威胁的对象上。
近期,大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对着一些无厘头的事物“骂骂咧咧”,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这也是替代机制的一种体现。
大学生哪有不疯的
源自:抖音@夏月与诗
视频中吐槽对象多为“自行车”、“垃圾”等不相干的事物;吐槽的内容多为生活中的不快,如“身高矮的自卑”、“对卷的不满”等。因此,这样不仅可以释放愤怒的情绪,寻找新的发泄口。还因为这些事物多不具备反抗能力,使得吐槽者不受到安全威胁,更加容易的获得胜利感。
反向形成
前文提到,大家“发疯”的文案多为“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呀”,而不是“我的精神状态不好了”。这里就涉及到了另一个自我防御机制——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其含义是通过认同相反的态度和行为,把它们作为屏障,以防止危险欲望的表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口是心非”。
网友评论
通过走向“精神不正常”的反面,大学生通过大段的相同文字,淋漓尽致的表达相反的观点。于自己而言,宣泄了情感,同时也暗示自己不要朝反方向走去,也就避免了进一步的“危险想法”。
升华
事实上,无论是替代,还是反向形成,都缺乏一定的适应性和积极意义。
于替代而言,只达到了负面情绪宣泄的目的,还是难以获取积极情绪价值;于反向形成而言,往往过程会给他人留下较为不自然、过分、极端、夸张等等的印象。
就像大学生“发疯”都不是一句两句,而是通篇同样的语句。因此,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会与人们自然状态下所流露的情绪有所区别,显得不自然。进而,其精神状态的问题也就更加容易被识别,产生更多困扰。
而另一个自我防御机制“升华”则可以更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升华”就是变得崇高和高尚,即把不能被接受的冲动转化为可以被接受的、建设性行为。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宿舍养狗的报道
溜纸狗就是“升华”的表现。大学生发现隔离、防疫的现状无法改变,大型活动依然不能举行。这样的情况下,每天只是吐槽和宣泄并不能真的让自己“精神正常”时,他们开始寻找更好的办法获取积极情绪价值。
首先,宿舍里不允许养狗,这大多是出于安全、卫生的考虑。如果只是一味的吐槽规定,也就只能陷入到emo的循环。而纸狗是不会“咬人”,更不会“掉毛”的。这就是具有建设性的方案,合理的解决了宿舍不能养狗的困境。在“能否养狗”的问题上获得解决,是获取积极情绪的第一步。
当代大学生的看门狗
源自:抖音@动次dong
养了狗,大学生即使在封校、隔离期间,也可以喂狗粮、遛狗等,能够与“狗”产生交互行为。从而,纸狗就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陪伴者。“纸狗”本身就已经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一定的快乐。
又因为纸狗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流行,一栋宿舍楼里的其他宿舍、网上各个大学的不同宿舍都有溜纸狗的人,大家会互相分享纸狗的图片、做法,又形成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新一轮“人际传播”,进一步帮助“发疯”的大学生们获取快乐。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会晒出纸狗的照片、分享教程
人的天性是爱自由和快乐的。溜纸狗看似很简单,背后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通过合理疏导,提出建设性方法,从而允许自己追求本性中的“自由、快乐”,实现了自我表达。这样的方式避免了一味的抑制,因此是积极的,可以获取正面价值的。
在《自我与防御机制》当中还分享了更多不同类型的“自我防御机制”。针对每个不同的机制,作者在学术化解释每一机制,更是举例说明,简化了复杂的理论。通过阅读《自我与防御机制》不但可以更理解我们身上存在的“自我防御机制”,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自我防御机制”保护自己。
其他不同的“自我防御机制”
对于《自我与防御机制》推荐就到此,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我们下期再见!
扫码阅读《自我与防御机制》
【往期热文推荐】
【深度评论】
【重磅书评】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 说服与认同 沉默的螺旋 | 消失的地域 技术垄断 | 是她照亮我 娱乐至死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跑赢危机 童年的消逝 | 疯癫与文明 | 舆论 叫魂 | 谣言 | 论可爱 | “读书的料” 文本盗猎者 | 未来是湿的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 休眠效果文本盗猎 | 女性媒介作品 | 可见性 | 自我呈现生命故事与画像 | 认知不协调 | CMC媒介环境学 | 拟像理论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意义协调管理 | 网络迷因 | 知沟假说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